一聲炮響,千橈齊發,百舸爭流,水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兩岸歡聲雷動……這就是讓人激動不已的端午龍舟賽的場景。6月8日,咸安區嚴洲畈馬橋水電站,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開始了,嚴洲村六條龍舟拉開戰幕,各路好手為前來觀戰的市民描繪了一幅龍舟競渡的精彩畫卷。
怎么?你說你又錯過了親臨現場的機會。不要緊,你可以隨我們的畫面去感受龍舟賽。大不了,我們明年再相約馬橋水電站,因為龍舟賽手告訴我們,這里每年都會有龍舟賽。(文/杜培清)

龍舟競渡前,要先“祭龍頭”。龍舟手們抬著披紅帶的“龍頭”“龍尾”,敲著鑼鼓、鳴放鞭炮,在村里巡回一圈。一為祈求風調雨順、去邪祟、保佑劃船平安;二為龍舟賽募集資金,三則為自己的隊伍拉“粉絲團”。(攝影/馮李林)

龍舟三年沒有下水,農歷五月初一就應該祭龍、請龍。祭完“龍頭”,劃手們才可以將龍頭龍尾安在龍舟上,并把龍舟放到河里,讓干裂的龍舟浸泡幾天,在到小端午和大端午時才能劃。(攝影/馮李林)

云淡水碧好時節,鑼喧鼓鬧競渡時。(攝影/潘紀東)

“我們的龍舟隊一定要贏!” (攝影/侯雅麗)

小伙子把國旗也扛到了賽場上。他對我們說:“今年是奧運年,劃龍舟在民間有祛邪祈福作用,龍舟賽也是一種競技精神的體現,我們祝福中國!”(攝影/潘紀東)

由于天氣預報說6月10日前后有暴雨,所以馬橋河水電站已提前泄洪。水太淺,幾個賽隊只是象征性地鬧了鬧龍船。在收船時,兩個劃手意猶未盡地跳進河里戲水。(攝影/馮李林)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攝影/侯雅麗)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而馬橋鎮嚴洲村里的老人告訴我們,“劃龍舟是我們祖先的傳統,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在馬橋,傳說我們先祖年年都劃龍舟,祭龍王的。后來有后生連續幾年在端午節這天不賽龍船,結果那幾年大旱。村里的老人說,‘你們年輕人對龍王不敬,他們發怒,就把河水喝干了!’于是,人們為祈求風調雨順,又開始劃龍船,并代代相傳。”
現在,嚴洲村的龍舟隊由最初的兩支賽隊擴展到了六隊,這六隊是“嚴洲畈隊、賈陸畈隊、殷家畈隊、張陳袁隊、沈家灣隊、大屋劉隊”。村里的袁尚旗老人說:“這六支龍舟隊都是村民自己組建的,自備賽船、鑼鼓,自己統一著裝。我們張陳袁隊同住一個村,三姓不分家,不管有什么活動我們都在一起。龍舟賽讓村民更有榮譽感,更團結和睦。”(攝影/侯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