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鳴
核心提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對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在持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需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行,注重各項改革協調推進,使各項改革相得益彰,發生“化學反應”,著力將改革形成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既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貫穿改革全過程的政治主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突出這個最本質特征、發揮這個最大優勢。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標志性成果,就是從機構職能上將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各個領域,使黨的主張在機構改革中起主導和決定性作用。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把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同提高國家治理水平有機統一起來,力圖實現國家治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才能不斷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從而確保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
以推進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
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既著眼于制度建設,又著眼于問題解決。此次機構改革相較以往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高效性,既強調橫向統籌推進黨政軍群機構改革,又注重縱向推動中央層面和地方基層的改革,改革力度之大,影響面之廣,觸及利益關系之復雜,前所未有,是一場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變革。而“優化協同高效”是在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歷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做法后得出的寶貴經驗,緊緊抓住了當前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提供了實現路徑。只有堅持問題導向,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加強協同聯動,提高效率效能,才能真正避免政出多門和推諉扯皮,從根本上破除制約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實現黨和國家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配備更加優化、權責體系更加協同、監督監管更加有力高效的新格局,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以鞏固機構改革成果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場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需要依托具體的治理行動,不斷優化各領域的體制機制安排。機構改革提升了黨的統籌決策能力,理順了黨政關系,提供了黨引領各種力量治理事務的重要制度保障。繼續鞏固機構改革成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后半篇文章”,要求我們準確把握改革后的新機構新職能提出的新要求,利用好深化機構改革創造的前期有利條件,推動各項改革落實落細落地,不斷開創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健全完善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持續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從機構設置和職能配備上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
二是以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加強黨政機構職能統籌,發揮好黨的職能部門統一歸口協調管理職能,統籌本領域重大工作;推動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形成各類機構、各種職能相互銜接、相互融合的局面,從而實現各項工作協調行動和高效運行。
三是切實提高機構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在嚴格履行《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基礎之上,加快推進編制立法工作。各機構各部門緊緊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履好職、盡好責,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的基礎上,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四是積極推進相關配套改革,按照加快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繼續加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強化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機構改革配套政策,增強改革整體效應。
五是要增強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敢擔當的本領,廣大黨員干部既要增強干事創業的硬本領,也要鍛造敢于擔當的鐵肩膀,黨員干部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守人民立場,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努力做到為民謀利、為民盡責。
編輯:hefan
上一篇:
辨析四中全會主題 弄通《決定》脈絡主線 ——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體會
下一篇:
加強稅務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