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平,男,1964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咸寧市委政法委委員、二級調研員、通城縣望湖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七年來,他不顧患有嚴重白癜風等多種頑疾,不顧心臟安有七個支架,背著藥罐子戰斗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硬是將一個省級重點貧困村變成了全市脫貧致富明星村,扶貧事跡被國務院寫進全國典型案例。曾獲得荊楚楷模、全國最美家庭、咸寧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鄭書記是真心來幫我們的,我們自己也要努力!”
第一次到望湖村,鄭衛平心是涼的:望湖村是省級重點貧困村,距離通城縣城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沒有一腳好路,個別村組還沒有通公路;村民矛盾重重,糾紛不斷……
翻山越嶺、走家串戶,鄭衛平一一把脈望湖村,決定從扶志、扶智入手,幫助村民樹立信心,增強村民脫貧致富的決心和能力。
因家境困難、妻子殘疾,村民萬利生脫貧信心和動力不足。鄭衛平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給他家送來豬仔、雞仔,指導他養豬養雞,并安排他就近在基地務工,日子很快有了轉機。
“鄭書記是真心來幫我們的,我們自己也要努力。”萬利生被鄭衛平的真心所打動,不但自己重拾生活信心、干得起勁,還主動為其他貧困戶“加油鼓勁”。
鄭衛平充分利用國家的好政策和自己的人脈資源,跑前跑后為村里謀項目、爭資金、興產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駐村七年來,望湖村村集體收入從2015年的0元增長到2022年的20余萬元。當地農民人均年收入也從精準扶貧前的4000余元增加到如今20000余元。
“鄭書記是好人,一定要挺過來、好起來。”
鄭衛平把群眾當親人,一心想著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群眾也把他當恩人,心里總掛牽著鄭書記的身體。
看到鄭書記患有嚴重白癜風,一見太陽皮膚就紅腫難耐。許多村民幫他尋醫問藥,找來“偏方”幫他減輕痛苦。
2020年6月28日,連續在村里奔波多天的鄭衛平積勞成疾,突發心肌梗死,生命垂危,被送進手術室搶救。
得知鄭書記生命危急,村民紛紛到村委會打聽病情、為他祈禱:“鄭書記是好人啊,一定要挺過來、好起來。”很多村民擔心他們的好書記回不來了,紛紛落淚。
經過急救和兩次手術,鄭衛平心臟安裝了7個支架,轉危為安,醫生要求他申請病退、回家靜養。可躺在病床上的鄭衛平放心不下脫貧工作和鄉親們,術后僅休息一周,就從醫院直接返回村里工作崗位。
看到鄭書記回來了,村民們將他團團圍住,緊緊握著他的手,生怕他“離開”。
駐村七年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鄭衛平盡心盡力,望湖村徹底變了樣:寬敞干凈的瀝青路直達村組,整齊的樓房聳立溪旁。綠水青山間,油茶、富硒水稻等特色產業成勢見效,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活力。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范曉霞:科技攻堅20載 讓中國制造得到世界認可
下一篇:
龍運娥:生為烈士守墓 死與烈士相伴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