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各地實行道路管控、小區封閉管理等措施,廣大市民積極配合,開啟了“居家抗疫就是做貢獻”的新模式。
然而,市民還是有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急缺的藥物買不到,很著急!頭發亂糟糟沒法弄,有點煩!心里話兒不知對誰講,憋得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連日來,市防控指揮部通過咸寧日報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持續發布多條便民服務信息,及時解決了老百姓的需求,獲得一致好評。
“尋醫問藥”化解急難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只要有愛,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能共同戰勝。”2月29日,市民楊女士寫下感謝信,感謝給她家提供幫助的部門和愛心人士。
楊女士介紹,她家所需的藥品大多從武漢購進,疫情期間多種渠道都買不到。一籌莫展時,她通過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公告得知了該找誰、在哪買、如何買;醫保局幫她收集了藥品需求,組織了采購渠道,解釋了報銷政策;市中心醫院的藥師為她提供了遠程診斷和治療建議;麥德信藥房的工作人員不辭辛勞幫忙買藥送藥……以上種種,為她解決了燃眉之急,令她深受感動。
疫情管控期間,像楊女士一樣得到幫助的市民還有很多。章女士患有慢性疾病,需長期服藥。前幾天,她發現藥物已所剩不多,正焦急時,章女士看到及時發布的公告,順利找到之前購藥的藥房。令章女士感動的是,店長陳春燕不僅記得她的用藥需求,還特意提前為她備好了藥。3月2日上午,章女士順利從代購員手上拿到了所需的藥物。
段煉是市委政研室的一名黨員志愿者,也是桂花城小區的一名代購員。2月28日,桂花城23棟的張阿姨找到段煉幫忙代購降壓藥。“一共是兩種藥,其中一種很順利就從小區的藥房買到,但另一種藥不好買。”段煉介紹,他看到開門的藥房就進去問,一連問了4家,終于在南山一家藥店買到了張阿姨所需的“復方鹽酸阿米羅利片”。
“小伙子真熱心,之前幫我代購過蔬菜,還為我老伴的用藥問題跑了那么多路,真是謝謝他。”說起段煉,張阿姨連連致謝。
市中心醫院藥師徐金軍介紹,連日來,他們一方面接受市民用藥咨詢,指導居民合理用藥;一方面積極提供各種購藥信息、資源和渠道,與社區代購員對接,解決居民用藥的實際困難。
市民點贊“從頭開始”
“8棟的居民下樓,理發師到我們社區了,預約了理發的請按我們的安排分批到院子里排隊啦!”3月2日上午,咸安區車站路社區時代廣場小區的代購員劉勇拿起喇叭通知居民下樓理發。
當前,受疫情影響,很多理發店都不能正常營業,市民的理發問題成了難題。2月27日,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組織130名理發師進小區,為居民送去了溫情又實在的理發服務,深受市民歡迎。
為了避免人員聚集,小區志愿者王涌負責引導居民有序排隊,并一一為他們測量體溫、消毒、登記信息。
來自咸寧陽光助困協會的志愿理發師黃強和薛慧群戴著口罩,用嫻熟的動作剪出居民滿意的發型。每完成一個人的理發工作,旁邊的兩位志愿者就對理發場地及理發用具進行酒精消毒。一上午時間,兩位理發師共為小區26位居民剪了發。
自2月27日,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在發出通知后,130名理發師分別進入御龍花園、璟湖世紀城、凱翔花園等小區理發。
此次理發每人收費10元,所收款項將由咸寧陽光助困協會全部捐給貧困兒童。居民們紛紛表示:“謝謝政府考慮這些民生小事,解決了我們的‘頭’等大事。”
心理咨詢驅散“霧霾”
“我家孩子在家,特別坐不住,家庭氣氛很緊張……”
“我好累,心情很糟糕,扛不住了……”
2月26日起,我市心理咨詢熱線開通,并通過媒體公布熱線信息。來自湖北科技學院的36名心理援助志愿者用電話或者網絡與求助者交流,疏導不良情緒,引導群眾保持樂觀心態。
陳敏是湖北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輔導員兼心理專干,成為心理援助志愿者團隊中的一員后,她每天“機不離身”。5天來,33歲的陳敏接到了8個陌生人的電話:有的抱怨孩子不聽話;有的因做過志愿者感覺自己也會患上新冠肺炎而情緒崩潰;有的因和家人吵架很失落……
“首先是傾聽,然后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給出不同的建議。”陳敏說,她就用電話+微信+QQ,鼓勵他們放松心情應對疫情。
和陳敏一樣,湖北科技學院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心理專干曹文作為心理援助志愿者中的一員,這幾天也接到了不少心理求助電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崇陽的求助者,求助者父親在隔離期間查到有心臟病,但因隔離無法外出就醫心情郁悶揚言自殺。曹文接到這通電話,首先安撫當事人,穩定他的情緒,后向上級匯報,讓當地工作人員上門開展幫扶工作,讓當事人放棄了過激想法,相信自己能度過難關。
截至3月2日,該團隊接待了139名求助者的電話及網絡咨詢工作,對他們進行了心理疏導、救援和干預。
“感謝你們在特殊時期有這樣的熱線,讓我們在彷徨無助中找到答案”“今天跟孩子相處得很順利”……連日來,居民們的每一個點贊都是對他們辛苦工作的最好肯定。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昌宗 葛利利 王奇峰 杜培清)
編輯: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