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以科技創新增強競爭優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誰擁有科技的優勢,誰就獲得了競爭優勢。
“我們應搶抓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機遇,突出咸寧高新區技術創新龍頭地位。”方立清委員說,咸寧高新區將對市場主體實施全面科技創新,要求企業成立技術公關小組,建研發中心。將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和專利創造運用的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成果,在高新區企業進行轉化。
余珂代表說,增加發展后勁必須統籌協調各方力量,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為改革創新及經濟社會健康科學發展提供堅強保障。科技創新要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入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創新推進校企深度融合。
江斌代表說,要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建設“三大工程”,創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加快推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打造創客驛站、創新工場等一批基于互聯網的新型眾創空間和科技孵化平臺。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科技創新將會是咸寧發展面臨的短板。”劉智毅委員認為,要發揮科技的三大功能,即科技興工,科技強農,科技富農;要重視三大平臺的打造,即知識創新平臺、技術創新平臺、行政服務平臺;要一如既往實施科技的五大工程,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程、專利發展工程、創新創業培育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工程、科技戰線服務提升工程。
來自企業的鄒仲華等代表說,如今經濟下行壓力大,民營企業發展艱難,企業應從加大科技創新著手、職能部門應以服務創新下手,共同推動企業發展,進一步振興實體經濟。
以金融創新煥發企業生機
“十二五”以來,我市大力實施金融領先戰略,香城產業引導基金全面啟動,129家企業登陸武漢股權交易中心。我市獲批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市,連續獲評全省金融信用市。
我市如何進一步實施金融創新工程?
顧興旺等委員認為,要在發揮銀行信貸主渠道作用、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資金需求的同時,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在解決傳統產業增信難題上下功夫,在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上下功夫。要引導金融機構結合實體經濟“三去一降一補”的要求,積極創新金融產品,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此外,進一步拓寬實體經濟多元化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逐步形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功能互補、結構合理的融資結構。
“要完善農村小額信貸擔保機制,讓農民貸款更方便。”吳永清等委員認為,應該放大香城產業基金規模效應,促進基金、產業、人才融合發展。加強與國內名牌大學合作,加快建設咸寧金融信息港,推進市域金融工程。全力服務實體經濟,及時防范金融風險。
許多代表還就金融創新提出具體建議。如應該加快賀勝金融小鎮建設,全力打造華中私募聚集地、中國特色金融小鎮;完善金投集團服務功能,推動金融產品創新,擴大“政銀保集合貸”“裕農貸”“創業貸”等金融產品覆蓋面,做好“開發擔保貸”“公積金安居貸”等業務;擴大直接融資,力爭瀛通電子主板上市,掛牌“新三板”企業達到10家,掛牌“四板”企業達到200家。
以優良環境培育創新人才
人才是核心競爭力,而優良的環境是人才輩出的前提。
“要深化行政、經濟、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增強發展活力的制度環境。”石玉華代表說,要統籌推進財稅體制、國有資產管理、投融資、三農、醫療、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改革創新,進一步破解要素制約、提升發展能力。
杭鶯代表說,要爭創一流的創新環境,突出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重頭戲”,加快培育金融市場、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創新招商模式、解決制約經濟持續發展瓶頸,亮出行政審批“權力家底”,曬出經濟管理“負面清單”,推進政務服務綜合標準化建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激發創新活力。
胡春雷代表說,要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加快推進行政審批事項標準化,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下放審批權限,提升政務效能。
“要實施就業回歸工程,留住外出的優秀人才。”方旭、劉秋芬、許進富等委員建議,在實施“南鄂英才計劃”中,要更加主動地引進行業領軍人物和人才團隊,匯聚新經濟發展的“眾力量”。開展“雙回雙創”試點,推進“雙招雙引”“招碩引博”等工程,吸引優秀企業家和大學生返鄉創業。
“大力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業的濃厚氛圍,以創新型人才引領企業更好更快發展。”余道華等代表建議,大力開展創業先鋒行動,推進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高技能人才培養、金藍領開發工程。大張旗鼓表彰創業明星、優秀企業家,努力營造崇尚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形成百花齊放、人才輩出的局面。(文/記者 鄧昌爐 圖/記者 夏正鋒)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寧市兩會特別報道】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下一篇:
【咸寧市兩會特別報道】微觀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