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冬日暖陽。咸安區賀勝橋鎮濱湖村二組村民張四林,在斧頭湖邊,和同村馬上要“拆圍”的蘭全棉聊天。
“最近天氣好,趁現在魚起得差不多了,趕緊請人來從外往內拆,早拆完早拿獎金?!睆埶牧终f得頭頭是道,蘭全棉笑他 “像從漁民變成了‘漁政工作人員’”。
張四林在斧頭湖上圍網圍欄養殖面積有40畝。自區里10月下發《斧頭湖養殖圍網圍欄拆除工作實施方案》后,他積極配合,11月初就簽訂了自動拆除協議,日前已經完成“拆圍”工作。
按照政策,持有《水域灘涂養殖證》的張四林,因為在規定時間2017年2月28日之前完成了拆圍并通過驗收,按照每畝獎補350元的政策,目前他已經拿到14000元獎補資金。
望著養活一家老小十幾年的斧頭湖,張四林表示:“雖然有不舍,但‘拆圍’是大政策,是為了保護大環境、大生態,造福子孫后代,我們應該支持?!?/p>
據了解,斧頭湖咸安區水域現有圍網圍欄22處,面積33870畝,涉及向陽湖、官埠橋、賀勝橋三個鄉鎮五個村的1680名漁民。
上個世紀90年代,各級政府為了發展漁業經濟,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開發水面。斧頭湖大量發展圍網圍欄養殖,成為沿湖村民的聚寶盆。但近年來,隨著圍網圍欄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斧頭湖水生態受到極大破壞,加強湖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迫在眉睫。
按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貫徹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的根本要求,咸安快速扎實全面推進斧頭湖“拆圍”工作:
9月召開動員會并下發通知和實施方案;10月至11月底,核定獎補資金,簽訂自動拆除圍網圍欄協議;12月至2017年2月,自動拆除,兌現獎補資金;2017年3月至4月,檢查驗收,強制拆除。
為確保“拆圍”工作順利推進,落到實處,咸安堅持大員上陣,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政委,分管領導任指揮長,區人大副主任、區政協副主席任副指揮長的拆圍工作指揮部,區直相關單位、有關鄉鎮成立領導小組,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整體聯動、密切配合。
“拆圍”工作得到漁民積極配合。目前,斧頭湖咸安區水域22處圍網圍欄已經簽訂自動拆除協議20處,已拆除一處。
區水產局局長葛文斌介紹,斧頭湖水位較高,導致“拆圍”工作進展較緩慢。11月27日,在省水利廳的支持下,金水閘、石金口兩處水閘已開閘放水,“待水位降到18米以下,湖里的魚起得差不多了,就可快速推進了”。
向陽湖鎮北嶺村58歲的劉和柳,在斧頭湖上圍網圍欄養殖面積有3662畝,從1990年開始就以養魚為生,正常年份年收益100萬元左右。
劉和柳告訴記者,剛開始知道要“拆圍”時,心里很不舒服很抵觸,用他的話說就是“就像把我的飯碗搶走了”。后來,對政策有了深入了解,得知并不是一拆了之,有各種保障措施之后,他11月24日爽快地簽下了自動拆除協議書。
據悉,咸安對無田地的專業漁民,一次性發放3萬元安置費;對每一戶漁民因戶施策,或開展就業培訓引導就業,或根據情況扶持發展種植業;“拆圍”對象為貧困戶的由區政府按相關政策給予重點幫扶,直至脫貧。
同時,為讓圍欄圍網拆得掉、穩得住、不反彈,拆圍完成后,咸安將制定綜合發展規劃,科學引導、合理開發;加強漁政管理,堅決杜絕圍網圍欄養殖抬頭,嚴厲打擊、嚴肅查處漁業違法行為;大力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加強水域生態環境保護、漁業資源養護和漁業生態修復工作。
咸安“拆圍”信心滿滿。區委書記李文波表示,明年2月底,竹不留一根,網不留一片,還斧頭湖一片碧波無際。 (咸寧日報記者 張敏 特約記者 胡劍芳 李旻媛)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