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4 日,通山·石門首屆鄉村旅 游節暨抖音大賽火爆登場。
上午 9 時,遠方的晨霧還未散盡,群 山掩映中的石門村格外秀麗。在石門村 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文體廣場上,鼓樂 喧天,人潮激奮。“話黨恩·促脫貧”香城 紅色文藝輕騎兵送文化下基層的文藝表 演即將開始。 節目既有縣市文藝團體的精彩表 演,也有村民的自編自演。在青山環 抱下,在綠竹掩映中,大家歡歌載舞, 喜慶祥和的樂聲在青山綠水間回蕩, 向四方游客展示石門村美好的生活畫 卷。
上午 11 時,《湖北經視歡樂送》欄目 組來到石門村小學。主持人靜文帶領武 漢的游客,一邊觀賞美景,一邊助學公 益,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旅行。
當天,市攝影協會在此舉行采風活 動。眾多攝影愛好者齊聚,他們時而穿 梭在林間,時而盤桓在水邊,捕捉石門村 最美麗的瞬間。
此次活動,有力地助推了咸寧鄉村 文化旅游的蓬勃發展。
精彩節目
首屆鄉村旅游節暨抖音大賽火爆登場
精彩表演展示石門村美好生活畫卷
扶貧村工作隊同志聲情并茂的朗誦
市旅游委向游客贈送咸寧旅游紀念品
景點介紹
石門古驛站
石門古驛位于南林橋鎮石門村長夏畈。初名石 門街,始建于明仁宗年間,是古代湘鄂贛邊貿中心集 市。明崇禎年間,為夏氏家族集居地,始更名為長夏 畈。石門古驛興盛于清代,是往來于湘鄂贛的茶馬 客商驛站,英、俄茶商曾建茶莊于此。盛時日客商達 3000余人,人稱“深山小漢口”。
石門古驛目前保存大量歷史文物。建筑物有永 和園、長春堂、祖祠、鋪面和石雕柜臺等;字畫文物有 木刻對聯、古商鋪招牌、畫軸、磚茶和木刻家訓等。
楚王游獵遺址
楚王游獵遺址位于南林橋鎮石門村楚王山上。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成為中原霸主,此地被辟為楚 莊王南營獵場。清同治《通山縣志》載:“相傳楚王曾 獵于此。”于是得名楚王山。
大革命時期,這里隸屬湘鄂贛蘇區鄂東南革命 根據地,大批共產黨人和紅軍指揮戰員曾在這里留 下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1925年至1935年,咸通崇 蒲中心縣委和蘇維埃政府駐楚王山,留下紅軍醫院、 紅軍營房、牛崖戰場、黑窩碉堡等多處紅色遺址。
貞節牌坊
貞節牌坊又名貞女坊,位于楚王山下,是清道光帝 為表彰蔡姑的貞節孝義事跡而敕建。原坊共三層,有 石獅兩只、石象兩只,分兩邊相向而立,甚為雄杰壯麗。
相傳蔡姑自幼許配給楚王山人夏蟠灼為妻,不料, 蔡姑尚未過門,夏蟠灼就英年病逝。蔡姑父母欲將其 改聘,蔡姑聞訊后痛不欲生,當晚冒著大雪私逃出閣。
為防父母追蹤,她倒穿鞋子,翻山越嶺趕到亡夫 靈前,以妻禮治喪,并自嫁于亡夫家,敬奉公婆,和睦 鄰里,至死不渝。蔡姑貞節孝義的事跡流傳至今,為 營造和諧社會不斷提供正能量。
石門天湖
石門天湖又稱石門水庫,位于南林橋鎮石門 村。1959年11月動工興建,1962年投入運行,是一 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具供水、發電等綜合利用效益 的中型水庫。承雨面積15平方公里,總庫容2250萬 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為 560 千瓦,灌溉面積 2 萬 畝,惠及18.5萬人。
歷經 50 余載,石門天湖在承載其歷史使命之 時,猶如一塊無暇碧玉,鑲嵌于群峰之間,形成山水 相依、山環水繞的天湖美景。
彩稻田
彩稻田是以彩色水稻種植為主,以體現傳統農 耕文化為輔的觀光農業園區。園區位于南林橋鎮石 門村楚王山至新村委會旅游公路沿線,面積200畝, 現種植紅米、黑米、紫米和常規稻等品種,園區把傳 統農耕文化和現代種植技術融合起來,展現了豐富 多彩的田園風光。彩色稻不僅具有觀光價值,而且 生態環保,高產質優,營養成分高,經濟效益好。
編輯:chenguo
上一篇:
投資2個億打造“江南第一天洞” 我市又一4A景區呼之欲出
下一篇:
走進嘉魚,一步一景美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