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八月,秋意漸濃,桂花競相開放,正是打桂花的好時節(jié)呢。對于咸寧人來說,打桂花像收稻谷一樣,是秋天的盛事。一場蒙蒙細雨之后,桂花凝露,花朵的香氣更加濃郁。在咸寧鄉(xiāng)村里,也有“天下毛毛雨,趕快打桂花”的說法,這里面還有一個悲凄的傳說。
相傳桂花原是天庭的寶花,當年栽下當年開。月宮里的丹桂子與侍桂女商量私奔下凡,在人間傳播桂子。這件事被嫦娥知道了并得到了她的贊同,于是,丹桂子與侍桂女來到了凡間。不幸的是,丹桂子和侍桂女下凡之后卻失散了,摔在山北面的丹桂子的種籽被豬婆龍吃掉了,丹桂子也被豬婆龍絞死。趕過來的侍桂女找到了死去丹桂子,侍桂女傷心痛哭,在她痛哭丹桂子的地方后來長出來一株丹桂樹。侍桂女怕丹桂樹被牲口侵害,就日夜守在丹桂樹旁,天長日久,變成了一個石頭人。
漸漸地,丹桂樹長得枝繁葉茂,每到八月便開滿了香氣四溢的桂花。因為它的種籽被豬婆龍吃了,桂花樹便只開花,不結果,只能壓枝繁殖。于是,四周鄉(xiāng)民都來剪枝移栽,桂花遍種鄉(xiāng)村小院。
丹桂子同侍桂女私奔民間傳播桂花的事很快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非常生氣,派二郎神前去捉她們回天庭。二郎神到凡間后只找到丹桂子的墳墓和侍桂女變的石頭。玉皇聽后大怒,又命二郎神到凡間將已開的桂花統(tǒng)統(tǒng)砍掉,讓它十八年后再開,還說:“開花后不準久放,叫人們用竹桿打掉它。人們不打,就小雨淋,大雨沖,以示懲罰。”后來,桂花樹栽下18年方才開花;每年八月桂花一開,總是先有一場蒙蒙小雨,緊接著一場傾盆大雨,人們叫做桂花雨。如果在落大雨前不將桂花打回來,就會被大雨沖掉。
桂花的花期從萌動、萌發(fā)、開花到花謝共有11個階段。從萌發(fā)期到香眼期,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而到了香眼期,再過一天就要開花了。香眼期,就是桂花簇分散,花瓣微張的時期。這個時侯,打桂花的人早就把桂花樹下的草叢清理干凈,備好了打桂花的長竹竿、接桂花的桂花篷、裝桂花的竹籮。然后,就要天天到桂花樹下觀察,看香眼開了沒有,若香眼開了,最遲在兩天內就要將桂花打下來。否則,桂花完盛,香氣溢散,花朵會很快凋落了。
清晨,桂林深處香霧輕籠,滿山的老桂樹枝繁葉茂,虬樹橫陳。越往林子深處走,香氣越濃。透過輕紗一樣的白霧,只看見前前后后都是挑著籮筐,拿著篷布和竹竿的打桂人。不一會兒,就聽林里此起彼伏的“嘩嘩嘩”的打桂聲。趕上前去一看,那桂花便像金色的雨,挾著濃郁的香氣飄落在鋪在地面的篷布上。
打桂花的規(guī)矩很多。聽村里的老人講,打桂花時不能說話,這樣會驚動桂花仙子,來年收成不好;接桂花必須用布制的篷布,因為這樣可以吸露水、透氣,桂花更易保鮮、持香;打桂花不能打,而是雙手握竿,后手按住竹竿,前手用力搖晃桂花樹枝端,這樣打桂花不會花葉俱下,也不會傷桂花樹;桂花樹上的桂花不能一次打得干干凈凈,打不下來的桂花應該留在樹上,那是花魂,有了她們看樹,來年的桂花會開得更好……我突然想起前幾天夜里,那些趁著暗夜偷打街道兩旁桂花的人,他們魯莽地揮著竿,瘋狂地摧殘著桂花樹,那種貪婪的行徑和掠奪式的占有讓每一個桂鄉(xiāng)人都汗顏!
過去,我一直以為“修生養(yǎng)息”、“憐香惜玉”等高古的哲理必是居高位的圣賢據自己一生經歷歷練而得,卻從來不曾想到,真正的哲理卻是根植于鄉(xiāng)土的,它們伴著桂花成長,像那古老的傳說一樣代代相傳!
(攝影/潘紀東 文字/杜培清)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