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咸寧市科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1.市政府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發展。近年來,咸寧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先后出臺《關于支持文化企業疫后重振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咸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重點發展文化制造、文化休閑、文化創意、影視娛樂等主導文化產業。中國桂花城、向陽湖文創聚集區、131軍旅小鎮、詩經文旅康養綜合體、咸寧阿洛亞航空汽摩文旅運動樂園、半畝塘藝術村項目等一批文化項目推進順利。集運動、博覽、科普、娛樂、科技、體驗于一體的汽車文化博覽基地、航空航天科普教育研學基地、航空航天VR體驗館相繼營地。2021年全市簽約文化產業項目28個,落地項目21個,簽約金額355億元,到位資金13.56億元。
2.科技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多元化。開發溫泉谷、龍佑溫泉,發展溫泉度假休閑產業;開發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完善開發汀泗橋北伐戰爭舊址等紅色文化產業;依托通山古民居和赤壁羊樓洞、辛店石板街,發展民俗文化旅游;依托方片互動成功投資、引進上善潤澤等一批互聯網文化企業落戶,孵化“咸寶”“小寧”城市形象文化IP。騰訊游戲第五屆王者榮耀城市賽全國總決賽落戶咸寧,電子競技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舉辦ECGC文化市場行業轉型升級電子競技大賽,網咖、VR體驗、私人影吧等新業態迅猛發展,文化消費不斷活躍;咸寧“桂花禮”系列產品成功入選“湖北十大創意禮品”等,咸寧文化多元化更顯厚度,科技為咸寧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3.科技文化產業品牌突出精品化。溫泉文化作為咸寧文化產業最響亮的一張名片具有兩個鮮明特質:一是精品化。咸寧一批星級溫泉度假村的建設,形成集養生、休閑、旅游和商務為一體的精品化溫泉休閑產業。二是復合型。堅持以“大文化”的理念塑造溫泉文化,把三國歷史文化、鄂南山水文化、桂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汀泗橋、黃袍山等紅色文化,都作為溫泉文化的豐富底蘊。“中國咸寧溫泉文化國際旅游節”、“中國溫泉之鄉”樹碑儀式等活動豐富了咸寧溫泉文化的內涵;全國“極沐楚天詠溫泉”詩歌大賽,將文化與科技有機結合,推進了咸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二、咸寧市科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短板
1.科技文化融合創新力度不大。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對文化數字化戰略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服務平臺。但就咸寧而言,近年來科技對文化賦能顯得不足,現有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中科技含量比較低。咸寧主打的桂花文化和溫泉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力度也不大,網絡化和智能化程度較低,沒有完全形成文化產業新業態。
2.科技文化融合平臺建設滯后。運用新技術對傳統文化產品進行數字化改造以及相關平臺升級,推進文化資源、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向虛擬化、可視化和互動化方向發展的力度不大,科技文化融合平臺建設速度跟不上5G、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快速迭代。
3.科技文化融合發展高端人才匱乏。人才結構不合理、層次不高和機制不靈活等問題,成為制約咸寧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咸寧沒有協同相關人才資源而組建文化產業“高端人才智庫”,存在文化人才專業化程度不高、與文化產業結合不夠緊等問題。
4.科技文化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不活。缺乏有效的權益分配機制和部門管理機制體制,削弱了整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另外,對于科技文化融合創新的各類主體來說,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機構屬性差異較大,在實際合作過程中真正組織協調起來比較困難。
三、咸寧市科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
1.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加快科技文化融合發展。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要重視利用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推動文化產業與科技最大限度融合,促進咸寧市文化產業向高品質方向發展。同時搭建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傳播的實時化、互動化來實現咸寧城鄉、地區間文化服務均等化,消除用戶“精神饑餓”。比如,桂花作為咸寧的城市標簽,要將桂花深度融入旅游、康養和文創等產業,借助VR、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互聯網用戶在虛擬現實世界就能體驗到最真實感受的桂花之鄉,真正讓“中國桂花城”品牌更強,實現“一提到桂花就想到咸寧,一提到咸寧就想到桂花”的目標。
2.探索科技文化融合路徑,激活文化產業內生動能。從產業鏈、人工智能、技術構成、大數據應用和信息集成等方面入手,加大新技術嵌入文化平臺創新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科技文化融合產業發展生態。比如,從微觀層面打造桂花文化產業和溫泉文化產業科技融合的個性化發展機制,研究文化產業全鏈條技術融合手段;從宏觀層面解析桂花文化產業和溫泉文化產業有序對接新技術發展大勢。同時,以科技文化融合內生動力研究為重點,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5G等技術的嵌入融合,探索咸寧特色文化產業科技融合機制和內在發展規律,加快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國內競爭力科技文化企業。
3.推動文化資源整合集聚,做大文化產業領軍企業。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引導企業主動適應新冠疫情后的市場新趨勢,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網絡化和數字化升級,優化改進經營模式。采取園區化建設、錯位式發展、差異化推進措施,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著力示范項目引領,加快推進智能技術、5G、高清及超高清、增強現實 (Augmented Reality,AR)、VR以及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與文化產業的結合。大力發展數字閱讀、影視視頻、動漫游戲、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等新?興文化業態。同時加快培育文化和科技融合創新領軍人才隊伍,鼓勵重點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大力引進和吸納武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咸寧開設新興數字技術研究院。
4.組建政產學研戰略聯盟,構建科技文化融合協調機制。以政府主導,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共同組建科技文化政產學研戰略聯盟,實現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大力支持政產學研戰略聯盟進行科技文化融合創新項目攻關,提高咸寧整個文化產業的技術水平。大力獎勵文化企業、科研院所協同開展文化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等環節中“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利用政產學研戰略聯盟統籌協調、決策部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重大規劃和重大項目,同時緊密對標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戰略,爭取國家或省級文化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落戶咸寧。
(湖北科技學院社科研究課題組 課題組組長:吳小梅 課題組成員:聶應高、余朝暉、錢淑蘭、李敬云)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堅持人民至上做合格年輕干部
下一篇:
在接續奮斗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
近年來,崇陽縣依托幕阜山綠色產業帶資源和鄉村資源,整體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公園,已建成天城茅井養生小鎮、銅鐘野櫻花天堂小...
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物價運行平穩,基礎設施投資恢復經濟運行總體處于恢復發展期核心閱讀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
同時,張娟文代表認為,鄉村有了產業支持,農民就業就有了方向, “三農”發展終極目標,就是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
第四產業未來已來,愿《第四產業》揚起一面思想的風帆,帶我們一起駛向數據業的星辰大海。
市領導楊良鋒、吳剛、吳曉波、李麗、熊享濤,咸寧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福卿出席會議。
19.4:46.5:34.1,這是2010年我市一、二、三產業的比例。 17.5:49:33.5,這是2015年我市一、二、三產業的比例。 五年間...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報道:13日至15日,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考察團在我市考察。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小強與中心主任唐德...
一是要有質量思維,由速度發展向質量發展轉變,要改變過去更多依賴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長方式,注重經濟增速、質量和效益的協調...
咸寧市清潔能源產業推進會議要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咸寧網訊記者周榮華報道:2月25日,我市清潔能源產業推進會議召開。市委...
孟祥偉在市委專題會議上強調扎根本地找準方向建好重點產業研究院堅定不移加快推進撤點并校提升教育質量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