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當學生把我這位女老師直呼‘悅哥’時,那種幸福感無以言表。”在鄉村從教七年的老師王越悅面對記者也掩飾不住那份幸福。
身兼數職,傾心呵護
王越悅在咸安區大幕鄉泉山口小學任教時,擔任過三年級班主任,教三年級語文,還教三年級和六年級英語。由于農村專業老師比較少,她也是學生們的美術老師和體育老師。既是班主任,代課多,所以她和學生們朝夕相伴。她說:“在帶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她記得銳銳同學睜著烏黑的大眼睛認真地說:“老師,你煮的粥沒有味道。”她回過神來后哈哈大笑,“看來我忘記加冰糖了。”
在班上,王越悅會設置“心愿墻”,以此來了解到留守兒童的心愿:有的希望能多見見爸爸媽媽,有的希望能有芭比娃娃,有的希望能有個新書包等等。王越悅通過制定班級獎勵制度,對班里30多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仔細記錄,一個月進行一次公布并進行獎勵。以這種方式幫助他們實現力所能及的愿望,拉近與孩子們的心。
為了讓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有更多的溝通話題,王越悅會經常和家長分享他們在學校的情況,比如上課一向不舉手的小張同學今天舉手了,王越悅老師會跟他媽媽發微信告知并且表揚他,希望今天他媽媽也能在電話里夸夸孩子。王越悅不僅注重學生學習,還注重孩子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陽春三月,她會帶孩子們到校門口的油菜花田賞花唱歌背課文拍照,分享到家長群和私發學生家長,讓他們分享孩子們的快樂。
王越悅深知想解決一個問題必先了解其原因,對癥下藥。對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而言,家庭原因對中小學生影響較大。喜歡坐垃圾桶旁邊筆袋都是黑黑的不愛說話的G同學,王越悅通過與孩子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溝通了解到原因后,多次鼓勵G同學在課堂上舉手發言,在課堂上分享續寫的小木偶的故事,慢慢地G同學也樂于坐在中間第二排,露出了自信的笑臉。
鉆研教學,提升素養
后來,王越悅相繼任教于麻塘學校和馬橋中學等鄉鎮學校。在麻塘學校任教期間,帶過了三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生,和學生們亦師亦友。不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對王越悅甚是喜愛,知道是王越悅的英語課,在操場上都會飛奔提前趕回教室,說:“等下就是王老師的課。”初中生則稱親切地稱她為“悅哥”!中學生和小學生性格特點有點不一樣,這就要求老師要有較高的英語學科素養,隨時調換教學模式。
如何能讓學困生對英語有興趣,基礎好的學生能夠保持穩定甚至更上一層樓?這是王越悅每帶一批新學生所思考的問題。她采取分層教學,分組教學,鼓勵學生上臺自己講解題目,講述閱讀題解題技巧,這種合作互動的教學方式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善于學習是王越悅一直貫徹的理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方法的滲透在她的課堂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王越悅用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王越悅會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和觀摩優質課的好做法結合自己班上的學情創新后在課堂上實踐。
參加教研,成效明顯
扎根鄉鎮教育的七年中,王越悅一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探究教學方法、實踐于課堂,時常反思,虛心好問,敢于嘗試,以平等之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教學成績和業務水平受到領導和同事認可。
王越悅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基礎教育精品課、論文比賽、作業設計、下水作文、教學基本功大賽均獲得佳績,每一次省級國培區培都榮獲“優秀學員”,在第一屆青訓營中擔任班委,任勞任怨,深知每一名英語老師的進步會構建出咸安英語教育的美好藍圖。
這種踏實好學肯干鉆研的精神,使得王越悅收獲累累。疫情期間榮獲“在線教學先進個人”,所帶學生英語成績名列前茅,多次榮獲“優秀教師”,被聘為咸安區李全坤中學英語工作室成員,積極參與著工作室的教研和教師提升相關活動,起著帶頭示范作用,榮獲“優秀成員”稱號。
編輯:金娓
上一篇:
丹心育桃李 丹青頌耕耘 ---記咸寧高級中學美術教師 邱鵬
下一篇: